热电偶,价格优惠,型号齐全,可按样品定做,乐鱼体育网页版_入口下载苹果欢迎咨询选购。
始于2004年,专注温度压力流量领域特殊现场环境选型定制
全国咨询热线:010-52882318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热电偶

每年进口850万吨特种钢中国钢产量世界第一为啥不自己造?

时间: 2024-04-06 07:46:13 |   作者: 热电偶

  2022年,人民日报曾报道一篇中国制造逆袭的文章,说的是中国特种钢实现了不少国产替代。

  这篇文章有2个点非常有意思,一个是中国实现多种特种钢的突破,比如最经典的圆珠笔芯;第二个说的是中国特种钢距离国外“隐形冠军”还有技术差距,某些特种钢依然依赖进口。

  当时某些人很喜欢写小作文,他们经常贬低中国制造,说中国钢铁大而不强,不仅造不出钢铁螺母、高速齿轮,就连圆珠笔芯都造不出来。

  于是圆珠笔芯的性质就变了,它成了国家颜面,中国制造必须攻克的技术,中国钢铁企业更是铆足了劲研发笔芯,其中中国太钢用了五年时间终于搞定了。

  这件事还被大肆报道,当作了中国正面突围的例子,中国太钢那段时间可是相当有面子。

  其他的中国钢铁企业眼红的不行,都不希望让太钢单独享受荣誉,于是也制定了各自的特种钢突破方向。

  中国某些人喜欢写小作文,于是他们写一次,中国钢铁企业就突破一次,渐渐的他们猛地发现能写的小作文慢慢的变少了。

  隐形冠军企业其实是国外一些市场领袖地位的小企业,他们掌握了一些不可轻易替代的技术和产品,然后靠着这一些产品挣得盆满钵满。

  本来呢,他们就想偷偷摸摸发财致富,中国钢铁企业也没注意到这块,但是这些公知却天天吹他们,这就逼的中国企业只能一个个去突破,搞得他们也没饭吃。

  我估计这些藏在背后的人怎么也没想到,不给他们留活路的人,竟是自己的脑残粉?

  如今中国大型钢铁企业不仅做市场大的“大路货”,还兼职做“高精尖”小众产品,国外的隐形冠军企业越来越难了。

  2022年,中国特种钢进口850多万吨,但是出口了1100多万吨,实现了净出口。

  当然看到这,有些小伙伴可能就有疑问了:我们为啥不全部自研,还要进口这么多的特种钢?

  这里情况稍微复杂点,一个技术问题,一个是资源问题,今天咱就来深入聊聊我们的特种钢是怎么突围的,为啥还有这么多特种钢依赖进口。

  只不过它的用途比较特殊,小到剃须刀大到航母甲板和火箭,甚至一些特殊的轴承钢、弹簧钢等等零部件,都是特种钢的一种。

  因为不一样的种类的钢材要求都不同,所以特种钢的制备难度也非常大。特种钢的发展都比较晚,二战后,世界各国才真正开始研究特种钢。

  中国的起步并没有落后很多,但是特种钢的基石是钢材,这个基础领域我们起步就落后的特别多。

  炼钢主要有三种技术,分别是平炉炼钢、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这三种技术原理相似,平炉是借助外部能源炼钢、转炉是借助原材料本身的化学反应炼钢,而电炉则是借助电流热量炼钢,难度依次递增。

  世界上第一个平炉炼钢是在1864年,由法国人马丁发明的,因此平炉炼钢法也叫马丁法,平炉炼钢就是将生铁、废钢等原料放进火焰室内部,然后生产出液态钢,再定型。

  由于简单易操作好用,能生产出各种各样的钢铁,因此平炉炼钢迅速变成全球主流炼钢技术。

  在解放前,中国炼钢还是以高炉为主,高炉就是古代竖炉炼铁法改造而来的,是现代炼钢法的雏形,它的性能有限,因此我国的钢材的产量和质量都不高。

  新中国成立后,咱们进行过全国摸底,当时全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如果将它们分给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量甚至没办法让每一个人都打上一把菜刀的。

  作为对比,美国同期的钢产量是7000万吨,老大哥苏联的钢产量也在5000万吨左右,我们的钢产量连发达国家的零头都不到。

  还有日本,他们在1924年的时候,钢材产量就突破了100万吨,也就是说中国钢材产业至少落后发达国30年以上。

  尤其是技术上,当时西方国家已经从平炉发展到了转炉炼钢,而中国连平炉都没有,技术差距在2代以上。

  1953年时,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展开,钢铁产业被认为是工业之母,因此受到极大的政策支持。

  这是因为中国当时钢铁基础很薄弱,转炉技术的核心设备我们没办法产出,所以优先支援难度更低的平炉炼钢技术。

  在之后的10年左右,平炉炼钢成为中国钢铁行业最主流的技术,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

  但是平炉炼钢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需要外加能源,所以每次都需要提前准备,反应时间慢,炼钢的时间长,能耗还特别高。

  1953年时,奥地利人发明了氧气转炉炼钢,它不需要额外的能源,只需要向炉内提供氧气,然后原材料之间就能够直接进行化学反应生热,进而达到炼钢的目的。

  日本的钢铁就是引进这个技术,才一跃变成全球钢铁大国,中国钢铁想要壮大也要走这个路线年时,苏联专家就建议中国发展氧气转炉法,但是当时中国工业还比较薄弱,很多转炉的核心设备无法制备出来,因此对于转炉技术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后来在中国化工和冶金的奠基人叶渚沛的强烈推荐下,国家这才将转炉列为钢铁行业重点研究项目,由首钢进行带头研究。

  本来首钢工程师还想通过苏联来学习这项技术,但是1960年后,苏联突然撤销了援助,首钢只能自己来研究。

  最终经过8年的努力,首钢在1964年建成新中国第一座30吨级的氧气顶吹转炉,生产能力是平炉的10倍。

  1960年时,中国钢产量达到1866万吨;1978年时,中国钢铁产量达了3178万吨;1993年,中国钢产量达到8900多万吨,历史上首次超越美国,实现了当年赶英超美的诺言;

  2005年,我国的钢铁产量达到了3亿吨,而且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扭转了建国57年来钢铁净进口的局面。

  2006年开始,中国钢铁以每年上亿的新增产量慢慢的变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20年时,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而此时美国的钢产量只有7000多万吨,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

  中国钢铁主要以粗放式的模式为主,生产的大部分都是粗钢、钢材制品为主,技术上的含金量和利润都很低,而高端的模型钢特种钢却依赖进口。

  这样的模式和盲目扩张只会让中国钢铁企业越来越内卷,最后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下滑。2014年时,中国钢铁整体的利润只有0.9%。

  2015年时,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正式开启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道路。

  在这关键时刻,中国钢铁却传来噩耗,全年钢铁占比达到全球的50.2%,出口量达到1亿吨,但是钢铁企业整体利润竟然为

  。钢铁行业是制造业的根基,越是高端的产业,越是需要性能优越的钢铁,但是中国钢铁大而不强的局面,不仅无法帮助中国制造业升级,反而成为拖后腿的产业。

  2016年时,中国开展了一个钢铁煤炭行业座谈会,在会上我们做出了深刻的反思:中国钢铁市场产能过剩,但是我们依然进口了大量的特种钢。

  由此在会上我们得出结论,中国钢铁应该去产能,向技术难度更高,利润更大的钢铁制品转型。

  这个悲痛的问题以及圆珠笔芯事件就迅速传到网上,成为大家讨伐的对象,这也逼迫着中国钢铁不得不向上突破。

  2016年时,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钢铁行业开始了一次产业改革,去掉多余的低端产能、控制产量、以及往效益更高的钢铁制品升级。

  我国特种钢落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特种钢本身难度高,还有一个是制造设备。

  。特种钢就是在冶炼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合金,让钢材具备更高的强度、刚度、韧性、耐腐蚀等性能。

  上面说过,转炉冶炼是靠铁液本身的热量以及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完成炼钢的,化学生热不容易控制,而且加入合金也会影响转炉炼钢原本的化学反应。

  而电炉炼钢法是1990年代兴起的,它依靠电流加热炉体,不需要化学反应参与,不但可以精确控制温度,还能添加更多品种和数量的合金元素,所以更适合生产高端的优质合金钢。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力发展电炉炼钢,当时电炉炼钢最高占比达到20%左右。

  由于电炉炼钢需要大量的电力和废钢资源,而这两方面中国又比较稀缺,因此中国走电炉炼钢路线的成本比较高,根据统计每吨的特种钢电炉的成本要高出转炉500元左右,部分能搞出800元。

  中国钢铁本来就是以低价取胜,假如没有成本优势可以说就没有竞争力了,加上当时的特种钢研发动力不足。

  因此在2000年后,我们钢铁生产依旧以转炉为主,其中90%以上特种钢生产都是采用的转炉体系。

  即使是同一个小类目的,根据用途不同,对它的性能要求也可能不同,简单来说特种钢就是技术门槛高、种类多,得一个个去研究。

  即使在国外,它们也都是由众多小型的企业去把持着,每个企业就研究那么一两种,不断迭代,逐渐堆高壁垒。

  其中,轴承钢又被称为“钢中之王”,是因为轴承钢直接影响到轴承的质量,而轴承用途十分广泛,几乎所有旋转的机械结构,都要用到轴承。

  尤其是高铁、汽车、飞机等高端制造业,轴承的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

  但是轴承钢技术方面的要求很严格,在非常快速地旋转之外,一点点杂质分布不均,都可能会导致轴承出现故障。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轴承钢都依赖进口,特别是高端轴承钢,几乎全部来自进口。

  2008年,中信特钢旗下的兴澄特钢开始在轴承钢领域实现突破,经过多年的研究,兴澄特钢生产出了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轴承钢,成功打入国际轴承巨头SKF公司的供应链,成为第一家进入SKF公司绿色采购通道的中国公司。

  此后,中科院金属所还发明了“稀土炼金术”,通过添加稀土元素,实现了轴承钢性能的显著改善。

  到2021年,国产轴承钢已经能向特斯拉、比亚迪、上汽、大众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稳定的供应。

  而殷瓦钢是天然气运输船(LNG船)上最关键的材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由法国的GTT公司供应。

  LNG船是船舶的三大明珠,但是没有殷瓦钢中国LNG船就没办法实现大规模的量产。

  2013年,由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宝钢特钢和中国船社等多家单位,联合起来对殷瓦钢项目进行攻坚。

  经过四年时间的努力,宝钢特钢成功研制出了殷瓦钢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产出的殷瓦钢在-196℃的超低温下,还能够保持充足的强度和韧性。

  凭借着这一点,包括沪东中华造船厂在内的多家国内造船企业,从韩国人手中抢到了大批LNG船订单。

  :箔材的厚度非常非常薄,大概只有0.015毫米左右,只要稍微用力能轻易撕开,因此才叫手撕钢。

  手撕钢用途非常广,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子制造、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都需要这种材料。

  后来中国宝武太钢集团组织工程师进行技术攻关,他们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攻克了数百个难题终于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如今,太钢的手撕钢已经被用到了所有的领域,当然这些特种钢只是突破的代表而已。

  2022年,中国成品钢进口均价为993美元/吨,该数值为近10年的最低水平。相比之下,2022年中国钢材出口均价为1437美元/吨,连续第7年实现同比增长。

  从这也能够准确的看出,我们还有部分特种钢仍然依赖国外进口,但是已形成部分突破,部分在研,整体突围的趋势。

  当然我不是心口开河,钢材其实是基础材料的一种,它想要向上突破是非常难的,而且性能每提高一分,技术难度就增加三分。

  他们可以在某个细分特种钢性能上慢慢提升,但是当性能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想要再拉开和我们差距就很难了。

  以日本钢铁为例,他们现在很多钢材神话已经破灭了,甚至需要靠造假来维持与我们的代差。

  比如2017年,日本神户制钢承认其生产的部分零部件,存在以次充好,修改数据等造假问题。

  2021年,日本日立金属公司发布调查的最终结果,其部分产品存在长达30年的数据造假问题,波及全球1952家企业。

  2022年11月,日本百年钢企——日本制钢发布报告,承认旗下子公司的多款产品存在数据造假等问题,部分造假产品,甚至涉及到了核电站。

  说实话,我们还需要感谢那些写小作文的,若不是圆珠笔芯事件,或许我们还躺在钢铁大国的虚幻中沾沾自喜。

  他们的小作文让我们抛弃了骄傲,重新埋头苦干,建议把小作文写的好打在评论上。

  当然,最后惯例要说明下,我们的特种钢行业,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保持虚心才能逐渐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