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价格优惠,型号齐全,可按样品定做,乐鱼体育网页版_入口下载苹果欢迎咨询选购。
始于2004年,专注温度压力流量领域特殊现场环境选型定制
全国咨询热线:010-52882318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特别策划丨从你我做起 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

时间: 2024-04-26 02:19:16 |   作者: 双金属温度计

  月1日起,《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明确了各类别定义及范围,市民如未按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可能被处以最高500元罚款。那么,垃圾分类在成都各社区的推广执行情况如何?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是否提高?习惯养成情况如何?有关部门对垃圾分类的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对此,本报记者做了调查走访。

  3月16日9时,成都市武侯区丽都花园A 区小区的居民严先生提着已经分好类的垃圾袋,走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轻踩踏板、开启投口,严先生将厨余垃圾倒入对应箱体后,将装厨余垃圾的塑料袋单独扔进了其他垃圾的箱体,再到旁边的水池洗手,一系列操作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做习惯了,动作就快了。”严先生说。

  丽都花园A区小区是2020 年评选出的20个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之一。从2019年开始,该小区所属的武侯区红牌楼街道丽都花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就前往下辖的每个小区院落进行定点宣传,让居民了解和熟悉垃圾分类,并逐渐完备社区内垃圾分类的各项设施。

  从3月1日开始,该小区的垃圾督导员准时准点上岗,引导、监督居民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我们小区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每天7:30 到9:30、18:30 到20:30 定点投放垃圾。”丽都花园A区小区保洁员唐暑琼和记者说,经过统一培训后,她也成为了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平时主要看大家是否将垃圾分对类、扔对箱,以及引导、帮大家正确分类,其实很多人在来扔垃圾之前就分好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箱体较多,还有一个箱体一分为二,用于收纳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我们社区一共17个小区院落,根据院落大小和真实的情况,投放不同数量、不一样的规格的垃圾桶。”武侯区红牌楼街道丽都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张馨佳介绍说,其中12个小区院落实行了定点的箱体式垃圾分类。

  张馨佳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结合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小区院落收集的居民意见和建议,不少小区居民希望12:00到14:00也开放垃圾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垃圾分类工作做深做实,用大家喜闻乐见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分类,并逐步解决好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改变生活。”

  “我知道,废弃电池、电灯泡都属于有害垃圾。”“鸡蛋壳属于厨余垃圾。”3月20日9时,成都高新区天府一街天悦府小区内,一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正火热进行中,业主们踊跃参与答题。

  走进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语、分类指南随处可见,每栋楼的进门处还设有“垃圾分类管理公示栏”,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引导员、清运员的联系方式、责任分工一目了然。在小区中庭位置,一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格外显眼。

  “目前我们小区一共设置了16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及4个可回收物收集点。”天悦府物业公司经理王蕾和记者说,经过前期正确引导、定期开展宣传活动,目前小区内已有超过80%的家庭进行常态化垃圾分类投放,投放的正确率也不断提高。

  为了让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除了督导员定点进行分类指导,小区业主们还自发成立了一个垃圾分类“学习小组”。“小区里住的老年人居多,手把手指导能让他们更容易学会。”天悦府13栋楼长刘女士和记者说,这个“学习小组”由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居民和物业工作人员组成,他们会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分类指导手册,并耐心讲解分类知识。同时,通过不定期举办相关活动,以积分兑换、有奖答题等形式,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让大家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然而,在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小区虽根据相关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点、摆放不同的垃圾箱、贴出了醒目的分类指示牌,但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并未执行到位。“这些明明是有害垃圾,结果还是丢在厨余垃圾里面,这样搞垃圾分类有啥意义呢?”家住成都高新区天府二街某中心的业主王女士说,她所在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十分糟糕,社区物业前期没有宣传,后期管理混乱不堪。据了解,该中心属于开放式小区,加上商住一体的性质,小区来往人流量大,垃圾分类实施起来相当困难。

  “听我的话,餐厨垃圾要分家;铁塑纸玻璃渣,可回收人见人夸……”自3月1日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以来,一首由成都市武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出的垃圾分类MV火爆网络。

  “为了实现垃圾分类‘下沉式传播、全民性参与’的目标,我们在百首曲目中选取了热门的网络歌曲《野狼disco》。结合辖区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热门景点等元素,对歌词进行了改编,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层次地融合进去。”该局垃圾分类办负责人雷磊和记者说,一直以来,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都是通过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印发宣传单等形式进行,缺乏一个较好的宣传载体。武侯区自成立垃圾分类办、组建团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后,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效果也显著提升。

  “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垃圾分类四个环节,环环相扣。随着垃圾处理量持续不断的增加,现有垃圾处理设施难以满足分类处理需要,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体系不健全,有害垃圾回收不到位,厨余垃圾解决能力不足。”省政协委员、成都行建城市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洋说,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效果,也严重打击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汪洋介绍,在目前的垃圾分类工作中,前端分类收集设备及点位覆盖率不足,整体分类氛围还需继续加强。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禁止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运。后端应按规范组织建设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转运站、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拆解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等设施。根据服务区域内投放生活垃圾的类别数量及作业时间等要求,配备相应的作业车辆,设备及作业人员,并按规定的要求做转运作业。收集转运完成后,对收集容器及点位进行复位与清洁。

  “要做到精准分类,拒绝混投混放,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后端处置设备设施的完善,也是避免‘前分后混’的一项重要支撑。要做到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平衡车辆数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等。”汪洋说,垃圾分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经过漫长的努力才能见效。他建议,要逐渐完备垃圾分类配套措施,提高老百姓的认知能力和信任度,加强垃圾分类各环节的有机衔接,解决“先分后混”“滴洒跑漏”等问题,落实落细垃圾分类“每一米”的工作。

  从2000年开始,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在一些地方推行。多年过去,垃圾分类在一些试点城市推进缓慢,很多人对各种垃圾依然“傻傻分不清”。垃圾分类难点到底在哪里?

  记者调查发现,分类知晓率低、分类投放准确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三低”问题,是垃圾分类的“拦路虎”。

  在北京市南三环的一个小区,居民李大爷提着一袋厨余垃圾走到楼下,面对标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毫不犹豫地将袋子扔进了“其他垃圾”桶内。像李大爷这样的居民仍是多数,有的居民表示“不知道要分”,有的说“不知道如何分”。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准确投放率较低。“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厨余垃圾理想状态应该至少分出20%的量,实际仅为5%。”北京市城管委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说。

  “最难的是分类的正确率,线%。”参与合肥市垃圾分类试点运营的一个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混装混运”打击了一些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好不容易分好类,垃圾车混在一起就拉走了,完全白干了!”北京市民王女士表示。

  合肥试点地区的一位街道干部反映,由于缺乏处理场所,日渐增多的餐厨垃圾“无处可去”。此外,有毒有害和大件垃圾的末端处理也往往“没有着落”,最终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挫伤群众的垃圾分类参与热情,影响分类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网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应是相融的,但现实中这两张网的衔接时有断点、堵点,造成“混为一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投入、久久为功地抓下去。”

  吕琳:《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出台,意味着垃圾分类从过去的倡导行为转变成如今的个人责任。落实垃圾分类,目前的重点和难点大多分布在在前端的分类投放和末端的分类处置——垃圾分类工作会直接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增加部分的“额外工作量”,虽然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在平时生活中具体落实并长效坚持到底的阻力仍然较大。首先,长久以来的生活小习惯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全民分类意识和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次,垃圾分类的相关宣传还需逐步提升,居民对具体如何分类仍然较为模糊。最后,目前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备并不完善,比如厨余垃圾产生较多,有害垃圾产生较少,但配套的垃圾桶(箱)数量严重不匹配,会导致垃圾在末端又重新再回到未分类的局面。

  记者:《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源头减量”章中提到,本市住宿、旅游、餐饮及相关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的人提供一次性用品,并应当设置醒目提示标识。日常生活中,如何从源头上更有效地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吕琳:从青少年教育入手,牢固树立环保、节约观念,倡导他们在旅行、购物、就餐时使用自备的用具。加强宣传引导,培养公众环保节约观念。持续加大力度,倡导“低碳消费”和“绿色消费”,创新宣传形式,引导社会公众树立节约环保意识。行业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限制并逐步取消相关行业向顾客提供一次性用品,必要情况下使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一次性用品替代。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探索一次性用品垃圾的回收、循环利用方式及科学的管理体系,为一次性用品“变废为宝”寻找出路。

  记者:结合您的研究领域,请谈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推动垃圾分类?

  罗友平:垃圾分类不仅是为了资源化利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阵地和城镇环境治理能力的衡量标志。要按社会系统工程思维方法组织垃圾分类治理,从提高城镇精细化治理能力的角度落实垃圾分类。

  扩大宣传、提升意识。开展不同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如以“趣味游园会,垃圾巧分类”等为主题,定期组织社工、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等进行宣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品、设置游戏互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增加居民垃圾分类的知识、提升全民参与的意识。抓住关键、推动实践。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良好行为,需立足现在、放眼长远,牢牢抓住学生这个关键群体。可以设计知识竞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在户外举行宣讲活动时,邀请小志愿者和亲子家庭参加,通过设计垃圾分类小课堂、垃圾分类大作战等互动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做好引导、强化监督。建议与居民签订“生活垃圾分类承诺书”,并定期对垃圾分类情况做督查,推动广大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记者:目前《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在成都市实施,对于全省来说,未来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

  罗友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带头先行,强化督查考核,一级抓一级。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强化推进垃圾分类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担负起推进垃圾分类的时代责任。

  二是兼顾城乡统筹,分类方式因地制宜。根据我省的省情,农村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因而,推动垃圾分类治理,务必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选择比较适合当地情况的垃圾分类和处置方式。

  三是加强措施保障,推进垃圾分类实施。要坚持试点带动与城乡联动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配套相结合、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从制定标准、体系搭建等方面着力,推动全省垃圾分类工作。

  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加大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力度;拓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

  随着我国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陆续实施垃圾分类措施,垃圾分类意识在国民心中有所提升,民众对生活垃圾分类也逐渐有更高的认同感。成都市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率先成为我省郑重进入垃圾分类时代的城市。

  垃圾分类不但可以促进前端生产环节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带动后端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效率提高与污染减排,从而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在全省范围内落实垃圾分类措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就目前来看,推行上仍存在着不少困难,亟需有关部门逐步出台和落实相关举措。

  在我省的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所占比例非常高,导致生活垃圾极易腐烂发臭,也不易储存与运输,严重影响了垃圾的分类。此外,省内目前针对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不完善,如有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源头减量化力度不够、资源化利用方式单一等。

  为了使我省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能够真正落地,并在“十四五”时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目标,我建议从3 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的政策性文件;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的分类法律、法规文件。其次,继续大力推行家庭洁净菜和半成品食品工程,从源头上减少厨余垃圾产生量。最后,拓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快速推进厨余垃圾、厨余果皮以及集市、菜场垃圾集中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工作,逐步探索和推行居民使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机,进一步减轻厨余垃圾的投放、储存、运输与末端处置等各环节的工作难度与压力,减少末端处置设施投资所需成本和各环节运行成本。

  连日来,记者在成都市主城区走访发现,垃圾分类投放点、分类垃圾箱的设置情况整体不错,但分类投放的具体执行情况却参差不齐。落实到位的小区基本开始走上正轨:物业宣传到位、居民分类意识到位、协助分类投放的督导人员到位。但有的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面临公共空间不足,物业管理不完善、无人指导垃圾分类等现实问题,混投混装现象依旧严重。

  结合上海、北京等地的垃圾分类经验,成都对此次推行垃圾分类格外的重视。从《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能够正常的看到,“强化基层自治”“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收运体系”等方面都有细致要求,以保障后期工作见效。3月8日,成都市政府网站还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决心可见一斑。

  垃圾分类,意义重大——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小习惯,保护自然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将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不断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也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做好垃圾分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个繁复庞杂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居民、物业、社区、政府等形成合力,从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协力配合。

  做好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结合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改进相关措施,压紧压实责任,落细落实举措,让垃圾分类更深入人心。

  主办: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承办:四川政协报社 技术上的支持:四川省政协办公厅信息中心